米乐M6

公司新闻

米乐M6 M6米乐高端装备行业2023年度策略:自动化和工程机械有望复苏

  通用自动化和工程机械有望持续复苏行情,看好工业阀门、新能源相关自动化、机床刀具、工程机械;自主可控紧迫性提升,半导体设备及电子测量仪器。

  通用自动化:通用自动化拐点临近,22年年底到23年有望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根据历史规律,制造业完整周期约3.5—4年,预计行业下行周期拐点将至,社 融信贷情况看,10月单月企业中长期贷款4623亿元/+111%,相比9月单月13488亿元/+94%,增速继续上行,表现超市场预期,资本开支回暖也将指引制造业 复苏回暖。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改“7+3”为“5+3”、不再判定次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资本开支回暖及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利好 下游开工率回升,推动制造业复苏,叠加刀具行业龙头产能扩张+国产替代加速,刀具行业景气度有望恢复。

  半导体设备:推动科技发展的基础,国产替代为未来主线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大陆超过300亿美元,均为历史最高值。在 此背景下,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但总体仍处于20%左右的水平,未来替代空间广阔。在中美科技竞合的背景下,半导体设备是两国推动科技发 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为确保自身技术领先,设备的自主可控将是未来长线逻辑。

  电子测量仪器:通用电子测量仪器是科研的基础,全球市场超百亿美元,国产化率低于20%。电子测量仪器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是下游通信、工业生产、教育教研、国防与研究所等应用领域产品设计和验证不可或缺的工具。通用电子测量仪器既是基础类设备,又是关键性设备,越高端 复杂的应用场景需要通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性能参数和可靠性越高。根据Frost&Sullivan《全球和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统计,2020年全球/ 中国通用电子测试测量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36.78/48.08亿美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2.38/64.81亿美元,2020-2025年GAGR将保持在4. 7%/6.2%。该 行业我国与海外差距较大,尤其是中高端领域较难突破,整体国产化率低于20%,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国内通用设备完整周期约3.5—4年,22M6起行业增速触底反弹或表明下行周期拐点已至。通过梳理较长期跨度的订单及产量 数据,我们发现国内通用设备景气周期较为显著,一个完整周期约为3.5-4年,时间偏离在6个月内。制造业是具有一定周期性的行业。1)通用自动化设备下游对应包括汽车、新能源、军工、通信、电子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制造 业,其景气伴随制造业资本开支情况波动。2)中长期看,基于国产通用设备的进口替代仍将继续推进,叠加产业升级推动的 设备更迭,自动化行业拥有自身运行的周期性。

  制造业利润端进入底部。2022年1-10月制造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13.2%/+0.2pct。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逼近下行拐点,有望之间回升。21年Q1由于基数原因,工业企业利润单月同比增速较高,21年Q2至今增速 明显下滑,22年开始呈负增长,2022年6月增速回正至0.8%,处于逐渐回升阶段;1-8 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2.1%/- 1.0pct。

  社融信贷情况看,2022年9-10月份企业信贷同比复苏。1)企业中长期贷款:2021年2月受基数影响,同比增速达到顶峰后, 单月同比增速呈现逐渐下行的趋势。 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5月, 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多呈现负增长;22年9月企业中长期贷款 水平同比+94%,稳增长政策下信贷水平表现突出。10月单月企业中长期贷款4623亿元/+111%,相比9月单月13488亿元 /+94%,增速继续上行,企业借贷端表现超市场预期。2)企业债券融资:2022年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一直处于历史中值水平, 2022年7-8月增速达到近五年来同期的最低点,10月转正至+3%。

  中观行业角度看,各细分行业赛道增速也在下行期。选择制造业主要工业通用品的产量及订单情况来进行跟踪,主要包括机床、 工业机器人、叉车等。 国内工业机器人:2022年10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14.4%,增速转正形成拐点;国内机床:2022年10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 比-8.5%,1-10月同比-12.5%,降幅逐渐缩窄;日本对华出口机床:日本对华机床出口额2022年8月同比+27.3%,同比转正; 国内叉车:2022年9月销量同比-5.51%,降幅较8月有所缩窄,1-9月销量同比-4.58%。

  从微观企业角度来看,自从21Q2以来大部分通用设备公司季度增速均呈现下滑趋势,预计迎来筑底反弹。除怡合达、埃斯顿、 杭叉集团、安徽合力、欧科亿以外,下表中所列示的各行业龙头21Q1-22Q2营收或利润增速增速均呈现逐季走弱的态势。

  融资基本领先资本开支0-6个月。伴随高温限电限产扰动消退,国内自动化行业需求端开始恢复,资金流动性至关重要。选择 金切机床产量增速作为资本开支的代表,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其产量变动与制造业资本开支扩产周期相关性较强。 叉车累计销量增速与金切机床产量增速趋势基本一致。跟踪长时间跨度的叉车销量及金切机床产量,选用叉车累计增速月度数 据及金切机床产量增速月度数据进行计算,各采取12个月移动平均同比来降低单月数据对整体趋势的扰动,我们发现叉车与金 切机床相关数据增速趋势基本一致,即叉车累计销量增速可以作为制造业资本开支周期相关指标使用。

  从月度数据来看,企业中长期贷款一般领先叉车销量3-6个月。由于叉车累计销量增速可以作为制造业资本开支周期相关指标使 用,选取企业中长期贷款与叉车销量的12月平均同比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企业中长期贷款一般领先叉车销量3-6个月。 近十年内,日本机床对华销售订单数据与叉车销量数据趋势一致,同为制造业资本开支的同步指标。由于叉车总量受限,增速 波动较平缓;而机床受自动化行业景气度波动幅度更大,因此机床产品更能体现制造业行业景气度。

  企业中长期贷款平均12个月同比数据目前处于下行周期,2022Q2形成了一个小的拐点。按照信贷移动12个月平均同比来看, 自2022年以来其下行斜率逐步趋缓,22年Q2已接近历史底部区间。按此推算,若后续信贷维持较好水平,制造业资本开支周 期或正进入下行周期后半段,自动化行业有望在年内出现拐点。 日本对华机床出口订单2022年8月增速+27.3%,同比转正。日本对华机床出口订单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国内资本开支情况。

  海外资本开支错期为国内自动化企业带来机遇。国内外疫情防控政策不同,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9 月,欧美国家海外制造周期仍处在高位水平。1)从2021H2以来的数据看,美国制造业PMI主要指标均表现良好,制造业周期 维持高位;2)自2020H2以来,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均有回升,有望带动我国自动化产品出口需求。

  企业盈利是驱动制造业资本开支的关键因素之一,PPI反映供需关系,从历史周期上看,利润端周期后延于资本开支周期约6个 月,或将降低下行周期对企业利润影响。 本轮周期大宗原材料大幅涨价,空前压抑中游制造业利润。21年年底以来,中游设备端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调,对下行周期中企 业端利润有一定修复作用。

  在信贷融资及企业盈利的双重推动下,先进制造先于传统制造业资本开支意愿增强。疫情后,不同行业恢复情况均不同,先进 制造业恢复程度好于传统制造业。 据MIR,从工控产品来看,先进制造(电池+工业机器人+物流+电子及半导体)占工控(OEM类型)的比例逐步提升。 先进制造的景气度或将持续维持高水平。从融资角度看,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增发项目拟募集金额维持高水平,产业升级减轻 行业下行周期影响。

  新能源汽车发展以及汽车轻量化趋势将带动压铸机需求进一步提升。未来铝合金在引擎盖、挡泥板、车门、后车厢、车顶和全车身等零部件的应用程度将会进一步扩大,预计轻量化零部件渗透率的提升将为压铸机提供较大需求。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将逐步采用一体化压铸车身,超大型压铸机潜力巨大。2019年,特斯拉首次提出一体铸造技术,并计划在ModelY上开始运用。2020年,特斯拉与压铸设备商意大利意德拉合作,使用6000吨级压铸单元一体化压铸ModelY白车身后底板总成。目前,多家造车新势力纷纷跟进一体化压铸工艺。蔚来ET5将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小鹏将于2023年在全新纯电平台上规模使用大型一体化压铸技术。

  一体化压铸技术可提效降本。一体化压铸可以大幅降低零件数量(70个零件变成1个)、降低焊点数量(700个降为50个)、缩短制造时间(1-2小时 减少到3-5分钟)、缩短新车开发时间(6个月减少到2-3个月)、降造成本(减少20%-30%)、减少制造人工(200人变为20个)、轻量化(降 低重量20%),未来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挖机销量同比转正,销量超此前预期,内外销量环比皆有增长。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2M10纳入统计的26家主机厂销售挖机20501台/+8.1%/环比 -3.2%,略低于此前CME预期的21500台。分区域看,内销11350台/-10.0%/环比+7.9%,环比9月份降幅(-24.5%)加快收窄,主要是9月依赖国内基建项目密 集开工带来的拉动效应、12月1日国三转国四带来的前几个月促销活动;外销9151台/+44.0%/环比-3.2%,环比9月增幅(+73.4%)略有下降,主要是2021年同 期基数影响及海外欧洲等市场能源影响,仍然看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市场开拓。

  地产整体疲弱,基建拉动效应即将彰显。2018年以来基建与地产完成额同趋势变化,2022年2月开始产生分化。基建地产共同决定工程机械约七成的存量 需求,地产新开工面积连续两年的负增长令工程机械的新增需求大幅减少。2022年10月地产同比-7.3%、新开工面积同比-37.8%,数据均在底部徘徊。基 建适度超前、形成实物工作量等要求下专项债发行提速。“稳增长”政策有望促进需求进一步释放,2022M10全国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同比增长11.4%,环 比9月提升0.19pct。9月基建项目密集开工形成支撑,预计拉动效应于Q4逐步释放。

  专项债当前已经下发的额度在上半年已经基本发行完毕,专项债助力基建发展。受稳增长压力影响,财政部要求6月底之前基本完成新增专项债发行工作,用 于项目的专项债额度为3.45万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65万亿,上半年整体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为93%,用于项目的专项债 发行进度为98%。新增专项债中62%投向基建,城乡冷链、市政和园区建设为2022年第一大投向领域,专项债助力基建发展。下半年仍有较大稳增长压力,或 有从新增地方债额度、增加特殊再融资债两方面增加专项债额度。

  工程机械总市值4327.7亿,2022年来逐步磨底。当前工程机械总市值已跌至2019年左右的水平,在整个机械板块占比约13%,仅次于其它专用机械、轨交设 备。2022M1-M10年工程机械下跌29.2%,在所有机械细分领域中表现较为弱势,2022年来受下游基建地产需求持续疲弱及疫情反复的影响,施工与销售活动 不及预期,机械板块普遍下跌10%-25%,其中工程机械跌幅靠后,有逐步磨底迹象。

  2022前三季度工程机械营收净利双弱。2022前三季度工程机械实现营收2520.66亿/-17.1%,同比增幅弱于机械整体的-1.3%,2017年来工程机械营收增速的波 动率约为机械整体的2-5倍。2022前三季度工程机械实现归母净利179.56亿/-43.2%,同比增幅同样弱于机械整体的-13.5%。

  受年初原材料涨价导致毛利率下降,Q3毛利率边际改善。工程机械原材料成本占成本比例为70%-80%,2021-2022年初原材料价格大涨,毛利率承压,2022 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1.5%/-1.5pct/环比+1.1pct,2022前三季度随疫情好转及原材料降价实现边际改善。期间费用率管控得当。2022前三季度年工程机械净利率7.3%/-3.3pct,2022前三季度工程机械期间费用率合计为7.9%/+0.6pct,维持在过去几年中的较低水平, 2022前三季度财务费用进入净收入区间。2022前三季度工程机械ROE为7.1%/-7.3pct,主要受原材料涨价及疫情影响。

  出口替代韧性依旧,全球化进展顺利削弱周期。2022H1工程机械行业实现海外营收425.1亿/+71.5%,外销占比30.3%/+18.4pct,大幅提高。制造业PMI的国际 比较显示,2022H1全球优于国内,表明当前海外仍是工程机械下游需求的主战场。据英国KHL统计,2021年徐工(集团)、三一、中联的工程机械全品类综合 市占率分别为7.9%/7.5%/4.9%,全球排名提升至3-5位,同时Off-Highway Research的数据也显示2020年三一首次夺得全球挖机销量冠军,单品类市占率达 15%,叠加疫情期间国内龙头主机厂的ROE水平已超越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巨头,全球竞争力抬升明显。

  国内工程机械的灯塔工厂建设领先全球,达产后产 能将提升七成,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进程。考虑海外工程机械的市场空间约为国内的3倍+ZEW机械工程指数显示海外景气延续+国内产品价格优势仍在(美国均 价为国内2倍,全球均价为国内1.2倍),全球化进展顺利将削弱行业周期性。

  电动化迭代增强景气过渡阶段需求韧性,2021年硕果累累。柴油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是大中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的重要来源,全球环保政策趋严及国内“双碳”背 景下,工程机械电动化趋势愈发明显,全球头部主机厂均在储备电动化产品。 (1)三一完成开发电动产品34款,上市20款,包括8款电动化工程车辆(4款纯 电搅拌车+4款纯电动自卸车)、4款电动挖掘机等,其中电动化工程车辆销量过千,销售额近10亿;(2)中联上市电动剪叉AC、AC-Li、HA、HA-Li四大交流 产品,研制出作业高度40米的全球最高电动臂车;(3)恒立液压电缸研发进展顺利,电动化提升10%-20%的设备价值量。

  工程机械的电动化路径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是电驱动代替柴油驱动,第二是电动执行装置替代液压执行装置。目前电动化的替代更多发生于低压领域,高压因 其能量密度有限匹配困难,同时电动化后产品单位价值量有所抬升。预计2023年工程机械电动化产品将批量上市,2025年迎来首个销售高峰。

  2022年Q1-Q3板块收入增速同比+39%,2022Q3板块收入同比+27%,维持高速增长。2022年Q1-Q3 15家A股检测服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 总收入均值28.6亿元/+33%,接近21年全年水平(21年营收均值29.9亿/+26%);2022Q3实现营业总收入均值10亿元/+27%。 重点关注企业前三季度营收增速均在15%以上,东华测试增速超30%。重点企业增速略低于行业平均增速,主要原因在于检测服务行业中部 分企业受疫情影响,体外诊断试剂销量增速较快,带动整个检测服务行业收入高速增长。

  2022年前三季度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46%,利润增速超营收,2022Q2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14%。2022年Q1-Q3 15家A股检测服务上市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均值4.52亿元,同比+46%;2022Q3实现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14%。 重点关注企业中广东计量Q1-Q3净利润增速达75%,除广东计量外重点企业增速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广电计量2022Q3归母净利润呈负增 长,主要原因在于EHS业务下滑,预计全年业绩压力较大,23年有望恢复。重点关注企业2022前三季度增速均超20%,保持平稳增长。

  2022年前三季度板块毛利率43%/+0.03pct,归母净利率16%/+0.75pct,利润率水平基本持平。选取15家A股检测服务上市公司营收和利 润的均值计算板块的平均毛利率和净利率,2022前三季度板块毛利率43.91%,较2021年42.87%上升0.0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15.79%,较 2021年15.04%上升0.75个百分点。 重点关注企业中,前三季度苏试试验利润率水平增长较多。华测检测毛利率50%/-2.48pct,归母净利率18%/-0.04pct;东华测试毛利率 66%/-1.50pct,归母净利率25%/+1.05pct;苏试试验毛利率46%/+1.11pct,归母净利率14%/+0.75pct;广电计量毛利率38%/-0.80pct,归 母净利率5%/+1.44pct。

  2022年前三季度板块期间费用31%,略有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检测服务企业近年来扩张实验室规模,加速全国化布局,导致期间费用率提 升,预计伴随新建实验室产能爬坡,费用管控能力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重点关注企业近期都有实验室或生产业务拓展计划。扩产计划也导致期间费用率提升,预计后续企业实验室建设产能逐渐释放,期间费用率 下降,利润端将进一步得到修复。

  2022年Q1-Q3板块研发支出均值1.46亿元/+30.1%,研发费用率约5.1%。 各企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团队扩展业务,研发团队建设逐渐完善。各企业布局规划中都包括引进技术人员等相关规划,未来伴随检测服 务行业人才团队逐渐建设完成,业务结构将继续优化,板块利润率将会更优。

  我国检测行业目前持续扩容,政策端利好。中国检验检测还没有成熟,还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占最大的领域是建筑工程与材料其 次是环境、机动车、食品、电子电器等领域,这些领域目前也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目标市场。 专业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高效检测的同时,为检测委托方降低企业管理复杂度,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方检测企业,既是政府监管的有效 补充,帮助政府摆脱“信任危机”,又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提升企业竞争力。

  近两年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已呈下滑趋势。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已近30年的历史。这两年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基本没有增加,在中国的 发展平稳,上升空间较小。2021年外资机构在中国的营收约220多亿,2020年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将近238亿,已经出现下滑现象。 内资品牌竞争力较强,体现在国产替代+东南亚市场开拓+国内并购优势。部分外资品牌的份额正逐渐被内资民营企业占据;一带一路的东 南亚的一些客户,对中国民营企业逐渐开放和认可;企业较成熟后,产能扩张后续主要依靠并购实验室来开拓新业务领域,内资企业在国内 天然有并购优势。预计未来民营企业将快速的增长。

  国内检测机构小、散、弱,较难最大极大体量。2021年仅上海市各类检测机构1226家/+4.3%,占全国2.4%。目前全国核酸检测机构数量 大,从业人员多。但由于检测行业具有区域性,一般会形成以实验室为中心,一定范围内辐射的检测市场。因此国内检测市场竞争格局分散, 伴随国内检测行业高速发展,部分较大型检测机构为了拓展业务半径会采取新建实验室的方式扩张产能,这导致一部分小型检测机构不具备 竞争优势,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服务的企业将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检测企业华测实验室数目扩张较快,龙头效应明显。以检测服务行业龙头企业华测检测为例,2009年至今实验室建设数目从30个增加至150 个。目前公司还在筹备新建实验室,主要应用于医药与医学服务板块,药品实验室正进行设备调试,有望进一步扩大实验室数量规模。

  检验新兴领域占比继续扩大,下游拓展迅速。电子电器等新兴领域(包括电子电器、机械(含汽车)、材料测试、医学、电力(包含核电)、能源 和软件及信息化)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新兴领域共实现收入737.71亿/+23.48%,增速+17.35pct。传统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 环境与环保(不包括环境监测)、食品、机动车检验、农产品林业渔业牧业)2021年共实现收入1608.17亿元/+13.48%,增速+4.57pct。传统 领域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由2016年的47.09%下降到2021年的39.32%。

  半导体设备2021年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20%。得益于全球半导体产业产能的持续扩张以及下游晶圆 厂资本开支的攀升,半导体设备市场近年来规模快速增长。根据SEMI统计,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12亿美元增 长到2021年的10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2022年H1,全球设备市场规模超500亿美元,仍保持高景气。

  国产化率逐年提升。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数据,我们统计了近几年设备招标的国产化率情况,国内设备中标数从2019年的 10.3%提升至2021年的26.9%,但考虑到21年中芯国际、长存等晶圆厂部分先进制程设备并未公开招标,整体国产化率较统计 数据略低,但仍能看到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光刻、离子注入、检测等国产化率较低。在光刻、离子注入、薄膜沉积、前道检测等关键环节,国产化率仍低于10%,和国外 厂商较大差距。

  以富创精密为例,其涉及的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市场 2022 年规模有望突破 250 亿美元,超过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的 20%。根据富 创精密招股书及 SEMI 数据测算,2022 年半导体设备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1150 亿美元,公司主要产品品类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中价值 提升,整体有望突破 250 亿美元,约占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的 22%。

  美国半导体产业相关限制政策加速国产替代。2022年10月7日,美国政府公布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先进集成电路领域的出口管制 措施,(1)限制用于16nm或14nm以下逻辑、128层级更高层数NAND、18nm以内DRAM产品设备对我国出口。(2)限制美 国人及相关实体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支持国内关键芯片制造环节。(3)对未经核实清单(UnverifiedList)管制措施的更 新,我国存储芯片龙头长江存储在名单那之中。

  半导体设备2021年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20%。得益于全球半导体产业产能的持续扩张以及下游晶圆 厂资本开支的攀升,半导体设备市场近年来规模快速增长。根据SEMI统计,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12亿美元增 长到2021年的10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2022年H1,全球设备市场规模超500亿美元,仍保持高景气。

  全球通用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空间近150亿美元。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全球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01亿美元增长至 2020年137亿美元,CAGR为6.3%,未来随着5G的商用化等,2025年全球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有望增长至172亿美元。 中国通用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空间近50亿美元。中国2015-2020年电子测量仪器市场规模从26亿美元增长至48亿美元,CAGR12.8%。根据 frost&sullivan的预测,2025年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5亿美元。

  国内与海外巨头比尚有较大差距,普源精 电、电科司仪在示波器、射频类仪器领先。 目前国产示波器中,普源精电的5G带宽产品 为最领先水平,但与是德科技的110G仍有较 大差距。射频类仪器方面,电科思仪具备较 强产品力,但与罗德与施瓦茨等相比仍有差 距。

  科学仪器的国产化推进,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 (1)减税:对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Q4购置设备的支出,允 许当年一次性税前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对企业出资科研 机构等基础研究支出,允许税前全额扣除并加计扣除。 (2)贷款支持: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以中长期带宽的 方式来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以及设备更新改造,总体规模为1.7 万亿,投向16大领域。

  (3)贴息: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 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支持机构以不高于 3.2%的利率向10个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加 财政贴息2.5%,2022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 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截止日期为2022年12月31日。

  工具行业包括手工具、动力工具以及户外动力设备。对于动力工具和户外动力设备而言,动力来源包括电动、气动以及燃油等。电动工具可 进一步分为有绳和无绳两大类。 电动工具产品类别丰富,应用场景广阔。电动工具功能多样、使用便捷、工作效率高,同时还具有节能环保、低噪音等优势。在海外市场应 用较为广泛。

  欧美市场是主要消费市场,预计这一趋势仍然持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数据测算,欧美市场份额在2021年超过76%。欧美地区的高 人均收入、高人均住宅面积、高人工成本为电动工具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相比之下,亚太区的消费市场相对较小,亚洲大部分国家人口稠密, 居住面积小,电动工具的使用场景不充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与欧美居住条件相似,但人口基数过小,消费规模难以与欧美市场相匹配。 因此我们预计未来电动工具仍将以欧美市场为主。

  无绳化工具优势突出,占有率将不断提高。无绳化工具在易用性、便利性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长期发展趋势向好。同时无绳化工具具有无 污染、低噪音的优点,在ESG理念逐渐被消费者重视的情况下,无绳化电动工具环保属性也将助力其渗透率的提升。此外,随着电池技术的 不断进步,续航能力也不再成为制约无绳化工具发展的短板。我们预计电动工具及户外动力设备领域,无绳化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美联储加息压制房地产市场,下游需求面临压力。疫情之后美国房地产市场受益于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美联储对 抗通胀收紧货币政策,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渐转弱。尽管工具行业整体需求维持韧性,但仍然受到房地产市场走弱的不利影响。此外,疫情以来 家庭用户催生大量DIY需求,带动工具行业需求持续旺盛,行业在过去两年保持快速增长。随着疫情在海外的影响逐渐减弱,家庭DIY需求逐步 消退,叠加房地产市场走弱,整体下游需求面临压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米乐M6 M6米乐米乐M6 M6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