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趁着年轻的活力和在校的自由,多去尝试不同的路线,直到找到那条自己说起来就会立马神采奕奕的路,然后勇敢的追求。
②真正的适合与热爱不是人云亦云的美好,也不是一见钟情的惊艳,而是走过了一段路后,仍然想继续走下去,这段话可不仅仅适用于爱情。
③榜样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崇拜的,是用来努力超越的,不是用来压制自己的。
⑤失败和挫折是常事,困难更是随处可见,如果你不想走,总能找到理由。如果你想走,你会更关注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尽量避免失败。
⑥什么都不准备直接冲是莽夫,等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去做也不是智者。请问,什么是准备好了呢?
⑦得到别人承认是值得高兴的,但没有也没啥大不了,当你足够出色的时候,自然就听到了。
⑧多年后,一些同学不再从事自动化行业,也用不着去关心什么阶跃响应奈奎斯特,但这四年或者更漫长的岁月中,养成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综合的思想,还请好好保留。
⑨人生不是单项竞争,用知乎的话说,每个人都可以是某个问题或者话题的优秀答主。
自己适合什么岗位,喜欢做什么事情,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很多人可以讲一堆。但不适合什么,做不了什么,有什么缺陷,却含糊其辞。真正认识自己并了解这个世界的人,会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做出最理智 最有利 最适合 自己的选择。从上大学起,一切人生选择和改变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父母不再起主导作用,无法给出正确甚至靠谱的建议。
希望你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和自己厌恶的东西相处。做到这些的前提是认识自己。很多人直到毕业甚至工作几年之后才发现,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有人博士退学创业转硕毕业,有人40岁毅然舍弃家庭脱产追求学术,有人互联网卷了几年还是准备考公上岸,有人放弃体制内研究所的工作外出闯荡。
一直没有什么所谓最正确的道路,20年前的土木工商,10年前的通信电气,5年前的互联网,3年前的人工智能,到今年的考公进所,当下看来正确,放到70年的人生中却未必是康庄大道。
想清楚这个问题很难,可能会经历一到两年的痛苦抑郁抓狂暴躁的状态,无数次的燃气希望与梦想破灭,但想清楚这个问题你就超越了绝大部分人。
除此条之外的一切建议仅做参考,因为我默认你已经知道了自己适合做什么,因此不对提出的建议负责,一家之言。
给自动化专业:以下建议只针对希望在本领域发展的情况。不喜欢自动化趁早谋划出路。重要性依次增加。
在学校里会碰到很多ppt和演讲一流,热衷于参加各类ppt大赛,互联网+ 大创 的 学霸。他们拥有耀眼的简历,诸多奖项,身份头衔,保送名校。又或是常见于各高校公众号,发表数十篇sci,情侣双双保研直博,美女学霸多才多艺等等
比起他们,我更希望自动化的学生能自己搭一个控制系统,亲自调一下pid,哪怕就是倒立摆巡线电源呐。大把的本科生硕士生一行代码都没写过,程序没调过,硬件没烧过,拿起电烙铁万用表不会用,不认识二极管mosfet,拿着杜邦线做电源线,编程能力停留在c语言期末考试,离谱到不用vc++6.0就不会写.....
有人说,学校不交,课程老旧,老师水品低,学校氛围差,天坑996,不如计算机,中国教育差,润国外最香。
我已经过了对互联网充满憧憬的年代。在某个工科专业的回答下,我删除了所有的回复,不是觉得自己讲错了理亏,只是不想浪费口舌争辩。我把道理讲清楚,希望有帮助就好,觉得我说的是错的,那你就是对的。
这里码农是个代指,并非针对程序员。需要提高的是演讲和ppt的能力,或者说,叫领导x,管理x,执行x,米乐M6 M6米乐项目x。我们暂且把他叫做情商,表现力或沟通能力。
聪明的大学生很容易从第一步走向极端。就是过度看不起那些天之骄子们,过分注重技术和个人能力。常见于各高校本科xx协会实验室。特点是干活又急又糙,追求能用而非稳定,只搞工程不搞理论,代码靠github,资料靠csdn博客园。当然这些和能力无关,只是正好这一类人体现出相同的特点,我觉得有意思就拿讲一下。
他们会被一部分人称为大神,当然平心而论,作为本科生达到这样的标准已经很优秀了。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优秀的从业者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能做到这一点,找一份好工作就是书到渠成的事情了。
他们中,有些性格孤僻怪异,有些是内向腼腆,有些是闷骚丝男。如果准备当码农的话,hr小姐姐和公司大boss当然没什么意见啦,能干活就好。但25岁入行,准备在这里写代码到65退休吗?摆脱码农思维,逐渐体现出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气质,才能卷过别人活下去。
具体一点,就是你比码农更会表现自己。你做的ppt更简明美观大方的同时还带一点炫酷,你的汇报更条理清晰逻辑分明口齿伶俐,你会为自己人争取利益,开会能甩锅扯皮,领导带你出去办事能搞的的得体服帖,你还能为领导分忧,适当时候轻拍马屁,看得领导满心欢喜。然后这小伙子看起来还人模狗样的,有能力能干活,表现不错。嗯,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互联网算法迭代快,倒也还有技术员一席之地,但传统工业领域,技术都是成熟几十年的东西,用的是老外迭代数代的稳定产品。在管理销售大于生产研发的现状下 ,说不定码农地位还没前台小妹高。
但前提是1 中提到的,至少得是个稍有点东西的,别是个草包,不然服不了众码农。
提前防杠:酒桌文化,官场礼仪,糟粕东西,垃圾传统工科不如互联网扁平化管理,老板都是xx我才不
在中国,有人的地方的就有江湖,互联网也不能免俗,腾讯阿里爆出的丑闻不少了。不是这俩公司有什么问题,是在是人太多了。你不信的话 ,看看身边升职加薪的同事是什么样的人,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同事后来都怎么样了。
干活这种事,招几个实习生新员工就能干,工匠工匠的给谁挣呢,公司倒了就倒了,也不是你开的,工资又不少给你。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宰相,换个场子继续搬砖不就行了。
但对于3来说,2是基础。科研已经不是面对着机器设备苦思冥想做实验推公式,突然灵光乍现,诞生绝世经典的时代了。如今的科研,需要更多的交流,更多的协作,跨更多的领域,联合更多的高校机构。需要有title有funding,有大佬背书,需要上下打点跑通,需要烧香拜佛跑山头。2的那点东西不够看的,想在当今的科研届活下去,得靠自己的悟性了。
学生容易缺少对科学的基本认识。觉得科研太虚都是骗经费的,研究要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导向。经常会问出:xx领域什么方法最好 有哪些改进点这样的问题 然而自己领域的研究现状 研究历史一无所知。
经典教材买了不少,没翻几页,美其名曰:学以致用 用到的时候再看。或者公式太多看不懂,以后再说吧。又或:我要打好基础, 知乎上说做机器学习要从数学分析实变函数测度论开始,我要刷完数学再开始看西瓜书。又或:学xx必先看xx,待我把xx刷完我就开始看论文。
请多向你的导师请教,哪怕你们一年只能见一次,他也是你亲导师,不会害你的。尽管你看不起这些老师,他们的经验比你丰富的多。可能追期刊会议没你看的多,但审过的毕业论文总是比你多。你好好搞,送你毕业是不成问题。
但如果你一窍不通,那老师也没办法,总不能替你写论文。请你不要怪罪他们,因为科研是你自己的事情,导师可以提供帮助,但没有帮助也是正常的。从道理上讲他有这个义务,从实际上讲这并不违法。
如果导师不管你,发现自己需要独立从事研究,至少要发够毕业的文章。那么先去看领域的专业书和综述,找到感兴趣的几个问题。这个阶段会持续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建议用这个时间上上数学课和专业课,不用去打什么基础,想学什么学什么就好。但注意,如通信研究生选修java开发肯定对学业没什么帮助,对找工作倒是很有价值。以我研究的slam为例,如果导师给你四个字图像处理作为研究方向,那么这个阶段需要把细化到vslam。你要说服自己不适合做底层视觉的研究 ,哪怕之前组里已有相关研究(导师手把手带当我没说),但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和传统的视觉slam都感兴趣(知乎日经问题,研一小白slam和计算机视觉选哪个)。经过一番痛苦之后做出选择,因为cv太卷,决定学slam找工作(只是举例 请不要作为参考)。
在自己感兴趣问题的基础上,再去阅读大量文献,梳理领域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可以参考细化领域的综述和教材。列出几个可行的突破点,看看自己的能力能做那个。放到slam问题,就是多传感器融合slam,语义slam,深度学习slam,还有狗都不做的传统slam。小白经过痛苦之后发现深度学习slam=cv+slam,等于双重的快乐,于是开始入坑。
在细化领域内找到细化问题或突破点。这一阶段需要更大量的阅读文献,但文献可以集中在近几年。十几年前的东西就不用太在意,写论文引一句就好,哈哈。突然有了一点大家都有的小思路,之后准备开始实现。找到开源代码,发现不会改,卒。
这就是死在了第一步。做好了所有其他的准备,却丢掉了工科生最主要的动手能力。当然,谁都会有开始。面对几十万行的代码,谁都会发怵。经过1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小白,可能之前只在stm32上写过c,或者做数模用过matlab,毕设跑了跑目标检测手势识别(我说的都是最真实的自动化本科生,而且算水平不错的),但熟悉三四个月后,刷了刷某某公众号的slam教程后,发现慢慢能看懂orbslam的代码了。于是开始尝试魔改。经过无数次环境报错以及调bug之后,终于在2个序列上击败了orbslam2(但发现效果不如orbslam3,于是就选择orbslam2作为对比,开个玩笑好好)。然后在导师建议下学习用latex,开始了漫长但短暂写作之旅(有师兄模板或arxiv白嫖就很短暂,改官方会议模板就很漫长)。
以上是极少数可爱且优秀的工科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往往会成为一代好师兄,实验室的顶梁柱。你看到的大多数是这样的:文献靠b站知乎公众号刷,刷到啥算啥。他们看的文献大多是这样的:xx联合xx发布xx,性能吊打xx; xx居然xx?xx大学发布xx登上xx封面。github下载了新sota,感觉加上xx就能刷sota。结果代码复现的很顺利,就是改不出来,还得改baseline,但要改的又好多,卒。突然感觉自己不适合做slam,当初听师兄的做cv多好,旁边小伙伴都投aaai ijcai了,自己还在调单线激光雷达。于是打开leetcode,一题解千愁,然后spring redis走起。
这两类的区别在哪?夯实基础,基础在1。理论联系实际,3是理论1是实际。张祥雨博士,三年看了1800篇论文,广大研究生直到写完毕业论文,有没有看过200篇呢?文献只是理论的一方面,理论还包括专业书,专业课,会议讲座等等,这些其实大家就更没看过啦。
这一章不防杠,知乎上学生多,师生问题是知乎的热点敏感问题,米乐M6 M6米乐犹如微博上的男女问题。如有冒我立刻删。我最近很烦无意义的争吵,请不要怼我,我向你道歉。
这一节谈的问题是方向的。自动化有很多可选的方向,以本科课程设置来看,高校本科阶段的自动化呈现两个大方向,注意是在本科阶段:
一种是传统工业自动化,或者叫工企自动化,沿袭电气中弱电方向,我们以下称为工业自动化或工业控制,多见于老牌省属工科院校,xx理工xx科技xx工业,或有强电气背景高校,如华科西交等。可以认为工业自动化来自前苏联,亦或是钱学森老前辈所简建立的工程控制论。课程设置以自动为核心,以电机电子为研究对象,专业课包括电机拖动,运动控制系统,电子电子,当然也包括更为基础的电路理论模数电等等。
顺带介绍一下逐渐消失的自动化的方向:以传感器原理,过程控制,检测转换技术,工业仪器仪表,液压气动设备等等一众课程的,工业控制。按属性来看还是属于工业控制,但这部分专业逐渐与化工,仪器专业合并,逐渐消失在本科生的学习范畴中。
另一种是更广义的自动化,属于电子信息大类,国内对此没有专业的叫法,都叫自动化。对应国外的ee中偏向控制 机电 信号的方向。一般与电子 通信 计算机并列从属ee大类。专业课以信号和控制为核心,但控制的课程在本科仅限于自控或线性系统,信号的课程略多。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逻辑设计,还有一些统计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移动机器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一类的选修课,一般在大四开设。此时学习控制理论的目标已经不是为了电机起保停 恒压恒流控,而是为了研究更广泛意义上的系统,控制在其中是提供了分析认识系统的一套基本方法。
讲完本科的两大方向,很多小白就会想:感觉第一种是对应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第二种是对应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我真是个小天才(●—●)模式识别可以做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挣大钱。现在好多自动化的老师都在搞这个,好多自动化的师兄都转计算机进互联网了,我才不要学那些线线框框,还得推公式搞硬件,环境还艰苦
这就是讲第四点的原因。如果我的目的是劝转ai,那也没必要废这么多口舌。如果我的目的是劝进工业控制,那我就是非蠢即坏。
自动化本科和硕士,博士存在巨大的鸿沟,这是任何专业都不具有的特点。因为自动化就是工科中地位最特殊的专业。有人说自动化是万金油,那么机械也可以说自己万金油,生物土木老哥也能说自己是万金油,反正什么都能做。
以上开个小玩笑,但道理是对的,其实非也。换个高情商说法,自动化是工科之母。换个低情商说法,自动化不应该作为本科专业存在,应该合并到其他专业。但是,我们真的比院士专家老教授们的经验更丰富吗,真的经历过自动化四五十年的发展吗。结论是,基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在本科开设自动化是必然的,是不可取消的,但大家都意识到需要改革,于是各大高校都在探索自动化的新路线,导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谁也搞不清到底什么是自动化。
我们讲过自动化本科两大路线,那么硕士呢?按着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设置: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毫无疑问;二级学科比较杂,公认的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除此之外还有生物信息学,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等非正式但广为使用的二级学科。还包括各高校自设的其他二级学科,不再赘述。
这不是在罗列专业,而是每个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实在不同,很难将其认为是一个专业。搞控制理论的天天推公式,写代码用matlab仿真,搞模式识别的天天跑代码,论文里见不到几行数学,主要用python pytorch,做检测和电机的焊板子调电路,在单片机dsp上写c。
博士的情况和硕士类似,但方向少了很多。因为很多硕士的方向在博士阶段难以做出成果,博士需要理论创新,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支撑学位论文,堆砌工作量是没有用的。缺少理论的工程方向效果搞的好但难发论文,高度成熟的行业只能做横向和项目,因此博士的方向大多集中在:多智能体协同控制,强化学习自适应控制,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感知,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化控制。要不就是搞ai(属于新理论),要不就是传统好发文的方向(继续搞理论),反正绕不开理论。很少有博士以专业自称,都是叫方向。专业名字再好听,不如能多灌两篇文章。
先开始坚持自我的事,觉得应该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ai是很火,但还是有很多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着自己的研究,土木机械老哥再提桶跑路,每年还是接纳大量的毕业生。回头看一下第0条,也就是写在最开始的那条,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道理是相通的,认识世界是顺应时代,认识自己是坚持自我。是哪种人就吃哪碗饭,对编程一窍不通的就别学人家转计算机学java了,一心升官发财就也就别泡图书馆死磕实验室了,考公创业都挺好的,八面琳琳的人精最适合的还是国企研究所公务员,有学术理想科研抱负的大可不抱着leetcode天天关注互联网裁员,今年某大厂hc又少了几个。不是什么火就要干什么,想想自己适合干什么,喜欢干什么。
再谈谈顺应时代的事。坚持自我是大道理,谁都喜欢做自己热爱的事,可是热爱不能当饭吃,挣不到钱买不起房子吃不起饭苦的是自己。顺应时代才是帮你活下去的关键。我不讲什么高大上的人生哲学,以下就是谈谈个人感悟。
智能是未来的主题。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是上一代的事了。自动化是上上一代的事情。至于大家理解的设备自己动就是自动化,那是蒸汽机时代的事情,米乐M6 M6米乐中间还隔了电气化机械化电子信息化几个大槛。蹭到热点才能有口汤喝。
高校的老教授们,研究了一辈子电机拖动,电机拖动运动控制信手拈来,连哪条公式在第几页都清清楚楚。一把年纪了开始搞智能控制,神经网络,结果学生还瞧不起他们,觉得他们那点东西老掉牙了,纯属新瓶装旧酒。要说蹭热度,他们搞多模态学习,视觉大模型不好吗?可是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就是能在“理论”上解决控制的问题呀,虽说bp神经网络效果不如没调过的双环pid,“某些条件”下也是有些提升的嘛。还能奢求这帮老家伙干什么呢?写个transformer来刷榜吗?他们没有放弃研究了一辈子的事业,上学时甚至没摸过计算机,毕业后就留校教课做项目,一把屎一把尿把一穷二白的学科拉扯起来。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想想怎么学习一下现在的热门的人工智能,希望自己这帮学生能多看看多研究下,找个好工作。
总结一下,再顺便谈谈怎么同时兼顾这两项。先认清自己是哪块料,适合做什么。这个别人帮不了你,看自己悟性,造化和机遇。不喜欢就趁早转专业,总之一定要搞自己能力之内,天生擅长的事。拿自己举个例子,喜欢数学和推理,以为喜欢控制理论,上完自控现控发现对控制无感,对信号格外喜爱,但是电子和通信专业研究的事情我又不太喜欢。随后发现控制理论中系统辩识和状态估计部分和信号有很强的关系,而且也属于是控制理论中经核心的问题,只是研究相对较为成熟。读研之前一直想做小波或辩识估计相关的研究,读研后偶然上了一门信号检测与估计,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由此将目光集中在了估计理论上。由于方向是图像相关,又发现slam的后端就是典型的状态估计问题,目标跟踪也是状态估计问题,那这两者是否存在联系或结合的可能呢?顺着这个路线就开始了动态slam的研究....
我不太喜欢生物化学材料一类的东西,看到就极其痛苦,不喜欢需要做实验的学科。哪怕某一天生物毕业年薪500起,或者能去哈佛读全奖材料博士,根本不会考虑一秒,因为实在是提不起兴趣,还不如了我。写写单片机玩玩电源还是可以滴,但至今不会用显微镜,从来没看到过东西_(:з」∠)_ 可能天生就不是这块料
当下这个智能时代,不搞点ai都不好说自己是搞科研的了。但总不能fft也要搞一个神经网络版本,确实没啥必要,但大家还是在尽量往这方面靠。举个我电的例子,搞雷达的都在往后端靠,搞前端都在用ai来设计。大家的确是抛不开自己学了十几年的东西,折磨人的天书看得再多也看出感情了,但今天还抱着几十年前的东西确实没什么搞头,人也不能一直吃老本。
所以可能这就是最正确的态度?也就是大多人所处的状态。存在的就是稳定的就是合理的。每年1000万毕业的本科生,老哥们再提桶跑路,也不至于800万去import torch。。不过转行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是正确的支持的,令人忍不住送上祝福的。
讲的有点多,大体的内容是写完了。感觉需要做个总结收尾,那就还差最后一部分了。
酷炫吊炸天的机器人,识人报警的电子眼,精准抓握的机械臂……动手把这些玩意整出来的快乐,没有男生可以拒绝。这是我对自动化的第一印象,我兴冲冲地选择了自动化专业。
抱着热爱的冲劲,几年时间读下来,我更多地陷入了一种对未来的茫然和焦虑,即便目前我已经硕士上岸了,这股焦虑还是伴随着我。
我的焦虑在四年大学学下来,我几乎没有学到一项能安身立命的技能。大学里的每一门课都像是在给我开门,开了一扇又一扇。真正进到一扇门里再开第二扇门的场合,寥寥无几。
依照培养方案,我学了C语言,学了一点浅薄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软件设计基础,我本可以成为高贵的计算机人,我没有学,我只是看了看,然后退了出来。
我学了电路,电机,运控,学了数电模电,学了单片机,学了DSP,学了微机原理,学了PLC,我本可以再深入学习成为一名硬件工程师,我没有,我只是在门里看了看,然后又退了出来。
我学了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我对数学不感兴趣,我也只是看了看,又退了出来。
有没有发现,自动化就是给你在每个方向上都开了一个头,然后就烂尾了。四年学下来,你几乎没有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能。
说这些不是为了让你放弃学自动化的课,感兴趣的课一定要要认真学,学完之后,你要想办法把自己领入门,不要等着学校的培养方案把你领进去。
想搞嵌入式,搞机器学习?跟在老师实验室后面,做机械臂,做智能车。华为大疆会为你敞开怀抱。
你将会更有自信地面对求职、考研/保研面试带来的压力和焦虑,真正在自动化学到安身立命的技能。
我注意到很多低年级的自动化同学会常常抱怨,我要学自动化,学电路干嘛,学模电干嘛,用戴维南把各种玩出花来的电路解出来又怎么样?
的确,我也有过这样的疑惑和不解。上了高年级之后,我就意识到,自动化的课程是联动的,从单一一门课的角度看,这门课几乎没有价值,为了难而难,可联动起来看,却是缺一不可。
学单片机、PLC学的是控制器,学电磁阀,学电路,学模电的功放学的是执行元件,学电机是为了学被控对象的特性,学传感器是学测量反馈的装置。所谓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学的也是基于这个控制系统产生的各种控制方法。
所以在建立好自动控制体系之前,不要放弃任何一门专业课。一旦落后了,捡起来再追就难了。
大学学下来最能学到东西的反而是这些课设和实践环节。书本上的东西终究是书本的,不经过实践自己设计一个控制系统,你就还是不了解的外行。
FPGA用来干嘛的?示波器会调吗?李萨如图形怎么看?实际中的运放芯片长什么样子?不要以为这些容易简单,大四毕业还有大把人不知道。
自动化小生才疏学浅不敢妄语,如有错误之处,恳请各路大佬能友好指出和交流哈~
起初我是抱着朴素的自动化认识,查了一些资料后认为它符合我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所以填报的
但当我学习完控制理论,勾起了我对于控制论的兴趣后,学习范畴却急剧缩窄,走向工业控制,又伴有本科自动化专业学而不精,知而不明的缺点。与我对于该专业后来建立的期待相去甚远。即便放眼研究生,涉及机器人控制那一类看起来很“自动化”的东西,它们在工作内容上反倒更靠近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做这些反而变成了“转到算法领域去”。
我觉得控制论的方法论才应该是“自动化”这个名字所象征的学科的灵魂和精华,我所学的称之为“工业自动化”或者“生产自动化”更为贴切,甚至于称为“电气及机械自动化”也不为过。
自动化应该发挥更大的价值,尤其在那些仍缺乏量化模型、缺乏或采用较落后的反馈控制方法论的领域,绝不是局限于工业生产,而是实现对于其他领域的升级或优化。自动化也应该参与到社会管理与经济规划中,尝试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对社会模型的建模,或者提出更先进与适用的控制理论,与其他专业领域和理论实现融合与规范。
最终通过各领域各社会模块的自动化的实现与耦合,或者建立更高纬度自上而下的系统,将达成类似OGAS那样的社会自动化系统作为可规划未来的学科目标。
当然了,一个本科生,如果批评我我也无言以对。只可惜于社会状况,我可能要离开这个专业了,不过我不会忘记我对于控制论和自动化的喜爱。
电话:13644723777
传 真:+86-173-4169
手 机:13644723777
邮 箱:mile@nmgdp.net
地 址:内蒙古包头市昆区昆工路光彩商业街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