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

公司新闻

米乐M6 M6米乐自动化在中国(历史向)

  我相信许多填报过理科志愿的学生,翻开志愿书浏览后感觉都是这样一句:这么多自动化是啥意思,我到底选哪个自动化,要不选个最少字的?(滑稽)。

  大致理一理,主要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米乐M6 M6米乐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我们有个说法,万物皆可自动化。

  不过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最初的问题,自动化这三个字是怎么进入中国大学的?它又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

  新中国成立前,米乐M6 M6米乐国内有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学习的是欧美的专业设置。并没有自动化这个词,也没有类似专业。

  解放后,新中国通过自身建设及苏联援助,建立了许多工业企业,比较著名的就是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

  156项工程是苏联对于中国的大型工业体系援助项目,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里面缺少了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技术的相关援助。针对这个情况,国家成立了相关技术领导小组,开始着手自己建立相关产业,培养相关人才。

  1952年,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也开始了转变,参考苏联教育体系改革专业设置,拉开了院校调整的大幕,经过调整后,基于工业实际需求,设立了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

  1955年苏联相关专家来到中国,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式设立了自动控制专业,因此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内自动控制专业的发源地是有着一定理由的,而由于苏联援助的性质,我国的自动化专业起源于苏联的自动学与远动学专业也是可以确定的。

  除了工业企业电气化和自动控制外,一些相关专业也相继出现,比如化工自动化,热工自动化等,它们也赋予了自动化专业重视实践的优点。

  1956年,国家召开知识分子工作会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随后组织了一些专家学者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规划,在规划中,钱学森前辈作为综合组的组长,将自动化技术作为六大核心任务写入了规划。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得益于这一决定。

  为了加快人才培养进程,同年,中科院组织了自动化进修班,对相关产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自动控制专业和相关专业也在全国重点院校迅速铺开。

  1977年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将工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又改名为工业电气自动化,而自动控制专业保持不变。

  1977年到1982年,自动化类专业快速发展,五年间有四十多所学校设立了自动化类专业,就像这几年全国各地设立人工智能专业一样,是实打实的热门专业。

  首先,1993年,国家教委将工业电气自动化与生产过程自动化合并,称为工业自动化,归于电工类,由机械工业部管理。自动控制专业名称不变,归为电子信息类,归于电子工业部管理。

  仅仅隔了两年之后,国家教委发布工科专业引导目录,首次将工业自动化与自动控制专业合并,两大分支合流,自动化专业这个概念正式提出。但是由于此次是引导性,并不是强制性的专业目录。

  1998年,为了适应宽领域发展的需要,在新修订的专业目录中,正式将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专业、部分液压控制专业、部分电气技术专业、部分飞行器制导专业合并,自动化专业正式创立。同时将电工类与电子信息类合并为电气信息类。沿用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8年目录中,将电工类剩余专业合并成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因此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同时诞生的。

  理清这个历程,对于理解不同学校的自动化含义不同是有帮助的,因为工业自动化专业是偏向强电,自动控制偏向弱电,举个例子,如果这个学校是由工业自动化改为自动化的,它一定带有强电背景,课程体系也会偏向电自动化。

  上面提到的历程是大多数学校的发展历程,当然,一些学校存在着特例,比如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的自动化专业来自于化学生产操纵及检验仪器(化工自动化)专业,不做赘述。

  ( 国外的话,情况不同,美国自动化领域的研究者大部分在航天,机械,EECS等部门,比如加州理工,虽然设立了单独的控制与动力系统硕士与博士,但是仍属于电子计算机部门,而欧洲单独设立专业的较多,拿英国为例,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设立了自动控制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设立了控制研究实验室等机构。)